您好,欢迎光临黑龙江国际旅行社网站!
直面Ⅰ级防汛响应——黑龙江省气象台见闻
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0日
8月18日8时,黑龙江省气象台天气会商室。全体业务人员正在通过视频会商系统参加中央气象台早间天气会商。在该台首席预报员袁美英发言结束后,大家绷紧的神经依然没有放松。会商一结束,大家立即回到各自岗位继续忙碌。
省气象台作为防汛气象服务的“主战场”,在两天前就进入防汛Ⅰ级应急响应状态。对全体业务人员来说,这个周日注定是忙碌而不平凡的一天。
在天气会商结束后的一个小时里,从首席预报员到普通值班预报员,从省气象局“派驻”到气象台的局领导和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到后勤保障人员,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为全省天气会商做准备。
9时许,刚刚做完定量降水订正预报的中短期预报室主任赵广娜稍微松了一口气。
“我们的预报队伍比较年轻,大多是年轻的爸爸妈妈。”她告诉记者,被派去逊克县前线近半月的刘松涛曾获得“全国优秀预报员”称号,在黑河出现汛情后被派去现场支援,他的孩子还不满一岁。当提到自己不满三岁的儿子时,赵广娜说,每天早晨孩子都会问她一个问题:“妈妈,你今天上班吗?”说话间,赵广娜眼神里全是对孩子的愧疚。
9时15分,全省天气会商即将开始,省气象台会商室的一台电脑突然出现故障,业务软件不能正常使用。决策服务科的李兴权迅速开始检查故障。
“后勤保障也要应急,必须保证随时有人。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处理,保障业务正常运行。”李兴权说,作为决策服务科的一员,他在决策服务值班的同时,还要负责气象台里的应急保障,做好机器故障维修工作。
故障电脑的“主人”是短时临近预报科的值班员张月。去年刚毕业的她坦言:“预报做不好,会上火。”为做好预报工作,张月已适应了高强度的应急值班。一个夏天,张月瘦了20多斤。苗条身材的背后,是她对气象预报事业的执著追求。
9时30分,全省天气会商如期举行。会商室大屏幕再次成为焦点。伊春市气象台预报员发言、黑河市气象台预报员发言、抚远县抗洪抢险一线工作组发言、逊克县抗洪抢险一线工作组发言……全省降雨情况、流域天气预报、抗洪抢险气象服务情况成为会商重点。
10时20分,会商在首席预报员袁美英的总结发言中结束。“工作时大脑高度集中,处于活跃状态,比较兴奋。在这种状态中,大脑才能吸收更多的信息。晚上回到家,我的脖子几乎都快动不了了。”袁美英笑着说。
袁美英从8月17日开始值应急班。她每天早晨5时来单位,工作安排得很满。作为首席预报员,她坦言自己压力很大,但是有信心把预报做好。“未来几天,黑河、同江、抚远仍然有降雨,汛情还是比较严峻。”提到黑龙江的降水趋势,袁美英严肃的话语背后是她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省气象台,一群临时驻守人员组成了决策服务材料组,负责为决策服务材料把关。10时45分,距离给省长陆昊提供防汛气象专报的时间仅有15分钟了,决策服务材料组人手一份专报底稿,还在仔细阅读着。
省气象局应急减灾处副处长吕非说:“作为决策服务材料组的把关人员,大到标题,小到标点符号,甚至图例标的时间都要仔细斟酌。一份专报要经过四层把关,才能报送给省领导。”
11时许,决策服务材料组把专报传送给陆昊。省气象台台长那济海终于松了一口气。
今天那济海带班,他要从早8时一直坚守到晚8时。作为省气象台的“一把手”,他基本每天都坚守在台里。
提到应急响应的一系列“规定动作”,那济海说,自启动应急响应以来,省气象台在关键岗位增派人员,首席岗位增派应急首席,设立领班、主班和副班。气象台实行24小时值班,几乎全员在岗。“8月下旬,黑龙江流域气温下降,气象预报服务要紧密结合抗洪抢险需求,及时提供温度、风向、风速的精细化预报,为抗洪抢险提供有力保障。”那济海说。
时针指向11时35分,省气象台依然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景象。Ⅰ级响应持续,全体业务人员又为下午的加密会商做起了准备……
本报特派记者 宛霞 任桂林 通讯员 刘晶